迈进龙腾虎跃新一年,横琴奋起建设的热潮从项目工地开始。来自各地的建设者踏上回程,陆续汇聚在横琴岛的建设工地上。记者从珠海大横琴置业有限公司了解到,包括横琴市民服务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横琴天沐琴台在内,该公司旗下多个合作区内的民生、综合体工程已经全面复工,各项目施工进度正有序推进。
横琴市民服务中心项目紧锣密鼓施工中
踏足工地,基坑之上、塔吊之下,工人们的忙碌身影穿梭其中;走进新楼,物料就绪、管线延伸,静候着“大工程”的紧锣密鼓。横琴,正在器械轰鸣中奋进前行。
与春争早 建设正忙
从去年5月18日至今,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工序的三组大楼在横琴岛上已经屹立了9个月。墨蓝色的斜顶、灰白的外墙,这里是横琴市民服务中心的项目工地,推进施工的忙碌从里头开始。
在规划为会议中心及配套功能的三号楼里,作业中的切割机溅射出阵阵火花,被裁切至合适长度的方管即将被拼装组接为房间隔断和天花板龙骨。该项目执行经理隋玉山表示,目前项目整体已经完成了约60%的进度,“但是机电工程和内部装修与用户体验密切相关,我们需要更加细致地完成这道工序。”
与此同时,位于前期土方开挖阶段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项目建设正热火朝天。在基本完成了冠梁施工的基坑里,挖掘机与渣土车相互配合,每天以约5000立方米的进度推进着土方作业,目前该作业的完成进度已达一半。
“很多工程都是两层地下室,但是我们项目的地下室更深,一共有11米。”该项目总监施慧表示,聚合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广医一院横琴医院对自动化和智能化有着更高的功能需求。因此,项目从设计之初就为复杂管线和未来升级预留了充足空间。
横琴天沐琴台项目同样是建筑工艺和建设难度更上一个台阶的综合性工程。沿着濠江路行驶可以发现,其中一段天沐河新增了两道阻挡水流的堤坝式围堰,天沐琴台3台竖立的塔吊随之映入眼帘。在2月8日后陆续到岗就位的100多工人正围绕着这片围堰区域开展着主楼区域的底板施工。
“难点还在后头,进度也有压力。”该项目执行经理邹志伟表示,天沐琴台具有极强的艺术感和设计感,但同时也提升了施工难度。“每一个步骤都要稳扎稳打,预计在2023年8月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工人返岗 严格管理
当记者准备进入横琴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时,门卫提醒进门前要完成“扫三码”:粤康码、行程码以及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防疫健康信息码。扫码完成后,还需要配合进行测温和信息登记的流程。
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上述3个项目工地在早早开工赶进度的同时,实行积极储备防疫物资和全封闭管理的措施,以不松懈的姿态紧盯着“泥地上的疫情防控”。
“每个工人进入工地前都要完成这套流程。”隋玉山介绍说,项目即将推进的大面积机电安装和装修工序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参与,“3月初工地上就会有300多人参与施工,最高峰时预计将需要1000多名工人同时施工作业”。而工人们来自五湖四海,因此所有返琴的建筑队伍都需要提前完成风险地区排查、健康信息登记报备等程序。返回后,工人需要凭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工地。
类似的,广医一院横琴医院和横琴天沐琴台项目的工地也执行着严格的防疫管理措施。“我们既要抓紧推进项目进度,也要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稳定。”施慧表示,每个工人返回工地上岗前都需要填写一整套疫情防控追踪表格。如果工人从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返回,则需要完成相应时间的居家健康管理流程。“工地现场每天都有专人进行两次消杀,里里外外都要消毒一遍。”
样板先行 保障质量
在效果图里,天沐琴台建筑轮廓呈现出一条流畅的弧线。无论是从顶部俯视还是从侧面望去,天沐琴台都呈现出琵琶的韵味。邹志伟说,为了实现建筑美学和功能使用要求,设计上采用了大跨度的超高空间,连续钢架屋顶结构以及巨大玻璃幕墙,使得项目整体施工难度较大。
在正式施工前,天沐琴台经历了全方位的规划。现阶段形成的方案,在此前经过了专家论证、三维扫描、BIM建模、模拟拼装等流程。“样板先行,为的是对项目质量和安全把控到位。”邹志伟说。
从确定地板材质和瓷砖花纹的装修细节,到确认建筑工艺和建筑材料,都离不开“样板”的支持。“样板先行”的做法与项目的高标准、高要求与高规格密切相关。建设单位需要通过“样板”与使用单位保持沟通,最终在策划阶段敲定施工方案。有了事先的详细规划,施慧对即将到来的华南梅雨季节并不担心,“我们事先已经制定了详细的雨季施工方案,进度保障没有问题。”
按照计划,横琴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将于今年7月完工,争取在8月完成验收交付。隋玉山表示,目前大横琴置业投入几乎所有资源到旗下的重大项目工程中,全力保进度、保节点。“希望接下来一切顺利,这个项目能够在合作区成立一周年的时候开门迎接横琴居民。”
(本文刊于2022年2月18日珠海特区报)